生死有命︱人類無能力決定何時死亡 莫樹錦拆解「死得快」真相:是福氣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7 17:23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0 08:39

分享:

分享:

莫樹錦解構「死得快」真相。

母親九十三歲大壽,清早起床,兒子便大聲祝賀:「生日快樂,祝年年有今日,最好唔好死,但要死就要死得快!」

一般中國人聽到,定說衰仔不孝,大好日子死死聲,但撫心自問,也可以問一眾老人家想如何死?百份百會回答說死得有多快便多快。最好便是睡夢中離世,惟這份「死得快」的福氣只會降臨於少數人身上,大部分人定必跟病魔對峙一段可長可短的時間,才。

最新影片:

「死得快」,醫學上稱為Sudden Death,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(Ventricular Fibrillation),意思是本應規律地跳動的心室,突然失去規律亂跳一通,心臟因此再不能把帶氧血液向前推進,病人血壓驟降引致腦部缺氧,可以在短短數分鐘內死亡。引致心室顫動原因很多,最常見是心肌梗塞,另外還有心肌病(Cardiomyopathy),心律失常(Arrhythmia)等,當然也有不少跟心臟無直接關係的急性病可引致突然死亡,肺栓塞(Pulmonary Embolism)、中風和肺炎便是其中例子。

人類未能全面掌控健康,當然也未能掌控死亡,自殺除外,人類無能力決定何時死亡、如何死亡,只能徘徊於努力維持健康和盼望不用死亡,而若要面對死亡時,便得圖個「好死」。有朋友剛完成「通波仔」手術,心血管再度通暢,他便開玩笑說,血管太好便失去「死得快」的機會,醫生打趣回敬:「多食兩件肥豬肉塞塞佢!」

死亡最好不來,要來便要快。

母親笑着接受兒子祝福。

全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,原題為「死得快

撰文 : 莫樹錦 腫瘤科醫生